2020-07-172797
修得性灵品自高
文 赵楠
近几年,在书法学习和创作时,总是被有些问题困扰着,最重要的是取法和创新。不断的探索中,觉得书法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。古人论书繁多,如何在其中得到养分和升华,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学习《书谱》中,理论和技法同步实践,有很大的启发。在于唐人之前学书途径中比较,如何从经典作品里,悟出独到的观点,使后来的学习者,能从技巧练习中对理论有新的认知,是孙过庭在书法史上的重大贡献。
我比较认同骨气的说法;“假令众妙攸归,务存骨气,骨既存矣,而遒润加之,亦犹枝干扶疏,凌霜雪而弥劲,花叶鲜茂,与云日而相辉。”相较于单纯的技术练习,书法理论的提高,是思想灵感瞬间的闪现,再体现到纸墨上的艺术语言。书法无论如何发展,都离不开古意。而古意又从何而来,除了不断的临习名贴外,还要多读古人的书论,二者缺一不可。好比孙过庭说:“得时不如得器,得器不如得志。”书法作品可直接反应出书者的心性流淌,令观者感怀。学书法想有所突破,要致力于“形”“技”“理”结合研究,同时,要有新的元素注入,提高作品的水准。
在茫茫书海中,探源竞流,名家若群星璀璨,尽显风流。时代的发展,让今人有接近古人佳作的机会。试想几十年前,人们想看高清字帖,必然是无稽之谈,只有少数人能窺其颜妙。再往前追溯,诸家法帖更是秘不示人,遂令学者茫然。如今花上几十元钱,便可窥见书圣之风采,妙哉妙哉,!
然而,只知道从传统法帖中,获得光鲜亮丽的字形,作品是抄千篇一律的唐诗宋词,是没有新意的。这种学习方法是荒废光阴,实属遗憾!有幸参加中国楹联学会举办的联墨双修高级研修班学习后,联墨双修,诗词并举,收获满满。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之中,笔足意自足,放笔一戏空。
几期的学习,体会到联墨艺术具有时代精神。教学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,将楹联与书法的内容形式合于一体,技法、理论互相渗透。旁涉史学、哲学、文学,以及美学,增加了艺术作品的厚度。在联墨艺术创作理念中,贯穿着从静止到运动、从抽象到具体、从整体到局部、从平面到立体、从形质到内涵、有了从清晰到朦胧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。特别是提出联墨艺术的“张力”、“墨像”概念,将“力学、光学和色彩学”与传统的“气、韵、势”理论融汇贯通,拓展了作品的宽度。
教学成果展,作为北京人就以北京事为题材,创作“八方聚首世园会,万国关心冬奥村”的联墨作品投稿,不曾想获得“联墨双修之星”的桂冠。通过这次获奖,验证了要想创新,走联墨双修,我手写我心,这条艺术之路是可行的。
精彩推荐Good Recommendation
联墨之星 【联墨双修之星】魏荣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