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墨学术联墨学术

初探硬笔书法展现楹联雅韵之路

2022-08-162750

初探硬笔书法展现楹联雅韵之路

/杨洪



85日,为期20天的“联墨双修少年强”暑假训练营,在快乐教育领导、教职工大力支持下很快结束了,肩负着举办中国楹联学会联墨研修院全国首站训练营的任务,同时承担硬笔书法与楹联结合课程试点的重任终于完成了,炽热而又执着的心瞬间平静了下来。

首站(广元)启动仪式宣布开启,紧接着开始新一轮的培训班,学习主要内容是楹联文化与硬笔书法艺术相结合的课程,带领同学们去传统文化艺术世界里遨游,探索其中的奥秘。通过这期联墨双修课程的学习,大大提高了同学们语文、书法、历史等知识面,开阔了认知视角。虽然暑假课程结束了,但是精彩纷呈的课堂场景历历在目,灯下静思,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,为了更好地探索打通楹联文化与硬笔书法艺术殿堂之路奠定基础。

一、成语集联开新局

面对《联墨双修少年强训练营教材》(毛笔),一群从未接触过楹联知识、拿过毛笔写字的孩子,我束手无策,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课程切入点。这时张老师在赶往广元的高铁上发来一些成语集联,建议从成语找到入口。他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,从中选出一副通俗易懂的“山青水秀,鸟语花香”集联作第一课内容。

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熟悉的成语,一下就来了精神,及时地告诉他们在语文课本中是成语,在联墨双修课程中两个成语放在一起是集联,集联不但是学习楹联的最佳方式,而且还可以从诗词、谚语、名言名句中集联,集的联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创作楹联。紧接着讲到学好成语集联有三大好处:一是练好字,二是学好联,三是学好语文,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。

在沉浸的学习氛围中,又巧妙地灌输了学习楹联必过的平仄、词性、意境三关的知识点,引领孩子们一步步地楹联艺苑中漫步,恰到好处时机进入楹联创作环节,在四字成语前面加一个字就是五言联,有谁愿意挑战一下。七嘴八舌的讨论中,有个同学用“看山青水秀”对了上联,这下更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,过了一会,一个同学用“闻鸟语花香”对了下联。阵阵掌声增加孩子们的自信,完成了用成语开启楹联之门学习的新局面。

  二、家乡美景知楹联

四面青山堪作画;

一湖碧水尽藏诗。

这副楹联,是广元月坝风景区近月湖堤边亭上的一副联,写出月坝景区自然风光与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,是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地方。

月坝每逢夏季家长都会带孩子来玩一段时间,班里的孩子基本上来过这里。我便用这副描写家乡美景的楹联进行深入的教学,告诉他们楹联有两行、对仗、意联、独用四大特征。

两行: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长、短联,直观上看都是由两行字、句对等的文字组成的句子。

对仗:听起来上下联具有朗朗上口平仄对立、节律对拍、尾字上仄下平的共性;品读起来上下联是词性对立、结构对应的对仗形式。

意联:再深度理解上下联之间逻辑上有紧密的联系,形式与内涵的围绕同一主题。

独用:律诗中需要对仗的颔联与颈链不等同于楹联,因为是整首诗的一部分,且部分律诗中的对仗句不一定可以单独拿出来当联使用。楹联是一种可以独立自由表情、达意、说理(议论)、叙事的两行文学。

通过这副就在身边的楹联,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,同学们更对楹联的学习激发了兴趣,增强探究传统文化的信心。提升了语言凝练程度,找到了训练韵律节奏感觉,体会了怎样让楹联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。

、硬笔楹联展风采

我们的课程是楹联知识与硬笔技法交叉学习的,这样的安排可以让所学的知识得以沉淀,有一个接受新知识消化以前所学知识的过程。随着课程的推进,知识、技能、训练达到一定的量形成了记忆。获得书写技巧后就得写汉字,单纯地抄写汉字毫无意义,所学的成语集联派上用场了,一股无形力量促使孩子们有一种创作联墨作品意识。创作课上,用各种章法形式拓展孩子们的视野,体验小组合与大组合构图方法。精微细致的硬笔书法书写出大雅的楹联,一幅幅精美的联墨作品映衬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。

短暂地与同学们共同学习、共同进步的时光按下了暂停键,教学实践中使我找到硬笔书法与楹联相结合的知识框架,在以后的课程中打磨出成体系的联墨双修少年强教材。让孩子们从小打下写好规范汉字的基础,用楹联知识武装头脑,在博大精深、浩如烟海的国学文化宝库里努力探究,用至诚至爱传承传统文化完善自我,用规范的硬笔书法书写大美的楹联意蕴,用文化自信的联墨之情助燃伟大民族复兴之光,同敬文化经典之正共助楹联文化传承。

  我要评论
昵称:
评论内容:


共 0 篇 页次:1/0页 10篇/页 首 页 尾 页   转到:跳转

精彩推荐Good Recommendation

联墨之星 联韵墨香,逐梦京华

  • 联韵墨香,逐梦京华
  • 双修习妙墨 百虑作佳联
  • 联墨双修记
  • 2023年“联墨双修”学习心得
  • 双修通大道,一步踏青云
微信公众号

http://www.zgylsfpx.com/ 地址:北京海淀区昆明湖南路11号西四环红博馆3-31室 京ICP备16068407号-1

在线咨询1 在线咨询2在线报名 TOP ^